

天目野山茶
◆姜宗仁
老人出游行程不宜过远,此次就游“大树华盖闻九州”的天目山。难得出门的老人,离开喧嚣的市区,到四季林木茂密,长年流水淙淙的“负离子”丰富的天然大氧吧,自有一股孩子般雀跃喜悦。
天目山峰峦叠翠,古木葱茏,有奇岩怪石之险、流泉飞瀑之胜、“大树王国”“清凉世界”之盛名,为古今揽胜颐神胜地。天目山有东西之分,去了西天目,行色匆匆,未去东天目。
古人择时登山,重阳为最相宜。立冬日,登东天目,亦相宜。因全球气候变暖,时序转换,相差一个节气,此时秋意正浓,反倒适逢其时了。同行者原皆是同事,山间道上,大队人马,一字长蛇,浩浩荡荡。行走于太湖源、南苕溪之侧,此时微风拂面,耳目清新。一小时余,额头已经轻汗沁出,自是舒爽惬意。距源头还有几百米,逶迤山径,渐直渐宽,山势稍缓,现出一块空旷平地,一简陋茶铺兀立。竹泥壁,茅草顶,场圃不大,摆上七八椅,坐上三五客,山风徐来,环境甚为幽美。
大伙走累了,纷纷入座,摇动手中帽子,唤铺主老婆婆上茶。极目远眺,林莽葱葱,耳边闻听,溪流淙淙,品茗山径处,禅意悠悠间。队中诸人,我还算是中年,虽口渴难耐,不敢稍歇,鼓起余勇,继续前行,向山顶冲刺。下山途中,踅进茶铺,停步坐歇。难得来太湖源,焉能不用源头水泡得的当地野山茶。且茶资不贵,一杯三元。大口牛饮,不辨茶味也。一杯过后,方定下心来,慢慢品赏。只见玻璃杯中舒卷开之叶脉,似妇人的乱发粗服,品貌不佳。然喝口鲜爽、甘醇、持久、清香,蕴山野草木之清氛味。
我边啜茶,边与老婆婆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起来。老婆婆说此茶无名,长于坡上的野茶树,是自家摘来的,吃口不错。便随口问起此茶还有没有、卖不卖。答曰有,可以卖,120元一市斤。我们便他一言、你一语地照例杀价起来。老婆婆一口咬定此茶是野生山茶,坚定不移,不肯降价。我想着采茶不易,心狠不出,手自必软,100元,再杀不下价来。行了,就称半斤吧。掏出50元,成交。
天目出好茶,高山野茶香。天目山茶,渊源流长。唐代诗僧皎然诗句“喜见幽人会,初开野茶客”。咳,他与陆迅等友人分享天目山野山茶的乐趣———野生茶树上采摘的茶,吾辈哪里有口福喝得着噢?不过,此山野乡人卖的产自山里的无名茶,比城里茶叶店销售的许多有名茶,不会差到哪里,这是肯定的。且我们都亲自品尝、“验明正身”过了。茶铺无秤,老婆婆盛了半袋,估摸有半斤的样子。我又照例冒出城里人贪小便宜的心理,嘴里直嚷嚷“不够不够”,逼着老婆婆又朝袋里抓了一大把,心里始得平衡,付罢钱,急急下山,追赶大部队去也。
回家,邀上社区几位老友,泡上一杯野山茶,吃茶闲聊,自是赞不绝口,方悔买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