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3年07月10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都市舞台
2023年07月10日

回想当年入党时

◆蒋正安

农舍外,太湖水轻轻地拍打着堤岸,发出一阵阵“哗哗”的响声,屋内的墙上,挂着一面鲜红的党旗,锤子镰刀闪烁着金色的光芒,我和两名新党员右手握拳,在老支书带领下高声宣誓“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……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……”金灿灿的煤油灯火照亮了鲜红的党旗,把每个人的脸映得通红通红。

每逢“七一”党的生日,回想当年在农村插队入党时的那一幕,我都情不自禁,浮想联翩。

六十年代末,我刚满十八岁,就随上山下乡的浪潮来到了浙北太湖岸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,虽说地处鱼米之乡,由于交通闭塞,老乡们的生活仅够温饱,村里没电,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,田里的农活都是“脸朝黄土背朝天”的原始手工作业。

村上的老老小小为人朴实憨厚,都把我这肩不能挑、手不能提的城市娃当做自家人,隔壁大娘腌了一坛咸菜,总要分给我一大把;同村大伯宰了一头猪,总要端来一碗肉。“三伏”盛夏,我们一起头顶烈日,脚踩滚烫的稻田水,忙着插秧收稻,豆大的汗水浸透了全身;“三九”严寒,我们一道肩挑百多斤的河泥担,高唱着田歌,奋战在兴修水利的工地上。

岁岁月月,我的脸黑了,手上长满厚厚的老萤,家常的农活一样样都会做了。闲时,我常帮村民们写写家信,也为邻居小孩辅导功课,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。我曾为乡亲们画过“红色宝

象”,村村庄庄到处留下了我的画作;我当过“赤脚医生”,常背着小药箱奔走在乡间小道,为村民打针送药,把村民的病痛牵挂在心坎上;我担任过有线广播线务员,不时穿梭在农家村落,架铁丝装喇叭,村村通广播,家家喇叭响就是我当时的追求。

之后,随着身边的知青纷纷参加高考和参军上调,我也曾有过动摇和迷茫,也向往着去城里读书和工作而心神不宁,乡亲们知道后都有些依依不舍。记得有一天,支书大伯对我说:“孩子,你返城读书也是正事,我们不能拦你,可是,城里需要人,我们农村更需要人啊!”。

支书这一番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我,夜里,我辗转翻身难以入眠,我想到,当我处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,是乡亲们无私地收留和养育了我;而当农村最需要的时候,我却要选择背离他们,扪心自问:这是忘恩啊!我暗暗下定了决心,留下来和乡亲们一起用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。

不久,我郑重地向党支部递交了《入党申请书》,后来成为公社知青中的第一个青年党员。

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,我当初插队的那个小村庄,如今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童装制造基地,家家机器飞转,户户客商云集,印象中的乡村土屋、河港里穿梭而过的小木船、曾经走过的熟悉的田埂小道,都早已不见了踪影。

岁月在流逝,城镇和村庄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,抚今追昔,我感慨颇多!曾几何时,当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,一些干部在物质利益面前打了败仗,他们为金钱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。“拒腐蚀永不沾”,永葆党旗鲜红的本色,这将是时代对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新的考验。

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前线指挥救灾,人民子弟兵不怕牺牲,奋勇抢救遇难群众,海内外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捐款赈灾,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新篇章;这次新冠抗疫,全国上下空前和谐团结,世界都为中国叫好!我常常因此而感动、因此而热泪盈眶,我为自己是一个炎黄儿女感到骄傲,我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感到自豪!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