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从小辫子到野银发族冶袁她情怀不改
———老共产党员朱文雅的故事
◆姜宗仁
一个老共产党员,二十年如一日,始终秉持退休不褪色,离岗不离党的牢固信念,把对党对人民的热爱、对社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目标,坚定不移地履行初心使命,以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称谓的内涵。她,就是有53年党龄的朱文雅。
1964年,19岁的朱文雅,从南洋女中毕业,毅然决然坐上西去列车,在荒漠大戈壁的新疆一干就是37年。她们战天斗地挥洒汗水,浇灌出一个戈壁明珠石河子新城;而她也获得了: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、一个医学院的教授。退休回沪本可安享晚年,但她没忘记培育成长的党和养育她的人民,谢绝多家医药单位高薪聘请,甘做一个“社区人”,成为一名居委编外干部、社区志愿者。从文明创建、环境卫生整治到邻里纠纷调解、为困难群众排难解忧,与孤老结对帮扶、助学帮困“晴暖寒窗”孩子、走访慰问“人间重晚晴”老干部。在社区,开设自我保健、慢性病防治、食品安全课程和暑期“爱心暑托班”“红色讲坛”“沪语课堂”“国学课堂”等课程。疫情期间,年近八旬不顾个人安危当“大白”,40余次参加核酸检测,展现一名老教师默默耕耘、无私为民的优秀品质,彰显一名老党员敢于担当、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。她也因此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“中国好人”。
为宣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,她勇担区宣讲员、街道宣讲团团长重任。虽在医学讲坛上站了一辈子,如今是跨界转型的党建理论宣讲,又面对社区群众,她自感不足,要学习充电,不仅参加各种宣讲员培训,认真向别人学习,不断摸索总结。为讲一堂课,三易其稿,桌上讲稿竟有20厘米高,逐渐形成一套生动有趣的党课授课方式。每堂课,针对不同宣讲对象、特点,调整好讲课内容和思路,确保每场宣讲成功。她知道,《知史爱党,知史爱国》,只有自己学好才能宣讲好。党的二十大召开前,她组织大家学习“习近平《论中国共产党历史》”,不顾年高体弱,带领筑梦宣讲小分队下社区、到学校、进企业。在宣讲中,她不断思考,精心打造“百年建党史,信仰大如天”“学习中共党史,弘扬革命精神”“吸取百年历史伟力,开启新的伟大征程”系列宣讲课程,广受群众好评,成为社区宣讲团的精品,一天连续两场宣讲。“喜迎二十大”期间,她累计宣讲150余场,有力助推党的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掀起学习宣传高潮。
党的二十大召开时,组织收看收听直播。在深入学习中,她边学习边深入居委社区,作“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任务”“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新的赶考之路”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”宣讲。她还借用茶城条件,把“听党课,品香茶,让理论学习活起来”的理念,取得很好宣讲效果。在宣讲的路上,她从没停止过探索思考,不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。一次看京剧受启发,把人们喜闻乐见的沪剧融入党课,以“党课+沪剧”形式,推出红色经典沪剧党课《信仰的力量》,首讲好评如潮。随之,“党课+文艺”,这种形象生动的宣讲形式,被宣讲员们广为采用,党史的宣讲入耳入脑入心,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“声”入人心。
头雁迎风奋力,群雁协力向前。在朱文雅领衔的“文雅工作室”“真新宣讲团”“真知书香驿站”“栅桥文学社”以及茶缘沙龙、上海修水联谊会和社区文艺团队里,老党员们纷纷展现新作为,推动了共建美丽家园的生动局面,为真新高质量发展赋能“银发力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