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3年06月10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四版:都市舞台
2023年06月10日

端午节的记忆

◆査伟民

端午节要到了,我又想起了小时候那青青的,泛着油光的粽叶和母亲包的粽子。

那时候,端午节的粽子让人怦然心动,弄堂里到处飘散着粽子的馨香,家家的门楣上早就插上了新鲜的艾草。母亲说艾草是避邪和驱虫的,人们还去中药房买雄黄粉,用黄酒搅匀后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,使孩子身上带着虎的印记,用虎避邪。于是弄堂里的孩子们个个争着做大王,而如今,这一切永远封存在那个已逝的年代了。

端午节前一天,母亲去菜场买了粽叶,我们几个兄妹会在脚盆中用楷布把一大堆的粽叶一张一张洗干净,母亲把糯米和赤豆淘洗干净。包粽子时,母亲先拿出一片粽叶,把它卷成椎体状,再续一张宽板粽叶,扩成一个大的圆锥筒,往里面装上糯米,用大姆指将米按实,将多出的粽叶折回包好,再用棉纱线将粽子捆扎好,一个下午,母亲就包出了满满的一脚盆粽子,我们也围在母亲身边一个下午。

那时候,不少家庭主妇都在自家门口包粽子,左邻右舍包的粽子花色也很多,三角粽、枕头粽、小脚粽等。晚上母亲将包好的赤豆粽、白米粽和肉粽分别扎好,并做好记号,放在一个大的钢精锅里通宵煮。

端午节的清晨,待粽子的清香满屋弥漫时,我们知道粽子煮熟了,起床后就等着母亲为我们一个个解开粽叶,吃着香糯可口的粽子,分享着节日的快乐。那个年代,邻里间还兴相互赠送粽子,你送我几只红枣粽,我送你几只大肉粽,相互品尝着各家粽子的味道,为端午节的气氛增添了不少乐趣。

大人们忙着包粽子,我们小伙伴们则用粽叶卷成扁筒状,放在嘴上当哨子吹,看谁的哨子大,比谁的哨子响。“呜呜”的声音在弄堂里各个角落响起,此起彼伏,聚在一起吹时,呜声一片,就像苏州河上的货船拉响的汽笛一般。这种用粽叶做成的哨子足够我们玩上几天。

晚年的母亲端午节不再为我们包粽子了,包粽子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的姐姐,然而回味当年母亲包的又香又糯的粽子,甚感温馨,成了永恒的记忆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