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去郏县拜祭“三苏”
◆丰二社区 朱文雅
前几年秋,我们大学校友十七人,从郑州出发,乘车前往河南省郏县。河南省历史悠久,文化璀璨,是中国的古都,其历史文化积淀厚重。郏县三苏园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处的小峨眉山下,背靠嵩山奇峰,面临汝水旷川,风景秀丽,是宋代大文学家苏洵(衣冠冢)、苏轼、苏辙三父子的葬地,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
三苏园由三苏纪念馆、三苏祠、三苏坟、东坡碑林、东坡湖等组成。三苏纪念馆里陈列着“三苏”的生平、业绩。我最敬仰苏轼,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卓著,为官勤政为民。苏轼先后出任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、登州、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知州。当过吏部、兵部、礼部三部尚书,瀚林学士知制诰。还曾被贬到黄州、惠州、儋州等地,仕途坎坷。但他为官清廉、爱国忧民、政绩卓越,赢得后人的世代敬仰,说他“在天为星辰朗照千秋万代,在地为河岳滋润万树千花”并不为过。苏轼在杭州任父母官时治理西湖就是一个例证,使杭州市民得益至今。
苏轼一生官场多舛,辗转南北,仙逝后既没葬在故乡四川眉山,也没葬在客死的常州,而葬于河南郏县,为什么?这是我们此行要寻找的答案。三苏坟院坐北朝南,门楣上有启功先生亲题“三苏坟”匾额,坟院大门两旁有楹联一幅:“一代文章三父子,千秋俎豆两峨眉”。门楼里矗立着一座石牌坊,上刻有苏轼“是处青山可埋骨,他年夜雨独伤神”的诗句。就是从这句“是处青山可埋骨”里我找到了答案:嵩山南麓小峨眉山青山秀水,苍松翠柏,终年郁郁葱葱,与四川峨眉山极其相似,是埋忠骨的理想之地,所以苏轼才会给弟弟苏辙留下“葬我嵩山下”的遗言。我们整理衣衫,向无比敬仰的“三苏”墓冢深深三鞠躬,有人甚至叩头跪拜,以表敬仰之情。
青山有幸埋忠骨。郏县这个历来默默无闻的县城,因“三苏”而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圣地,在人文景观中成为独特的风景。在回程的车上我默诵着苏轼永世流芳的诗词,脑海中满是穿越时空的厚重与静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