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1年08月10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四版:都市舞台
2021年08月10日

母亲入党记

◆万镇社区 赵英琦

清明时节,找出父母过往信函阅读,权作对在天国父母的凭吊,悠忽间就立意成了作文的题目。母亲申请入党,是在我下乡(1968年)以后,记得当时母亲来信,就写了这事。

母亲出生在吉林省舒兰县。母亲命苦,五岁丧父,七岁丧母,带着一个弟弟生活,被好心的姨妈姨父收养。她很小就学会各种农活儿,顶个男劳力。小时候我听母亲说,姨妈姨父的养育之恩要报答一辈子。

东北解放后,母亲和父亲在哈尔滨结婚,母亲知道姨妈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和牲口,她说,共产党的队伍分土地和牲口给姨妈家,这是天大的恩德呀。

农村不识字也不受啥憋屈,住城里不识字就难了,马路街道牌子,店铺名号都是文字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政府开展扫盲,不识字的人都上夜校学习写字认字。母亲说,自己那时上夜校学写字那可积极了,口袋里装了很多字的卡片,随时拿出来认,扫盲一年多,就会认写一千多个字了,还学会了算术和打算盘,扫盲让母亲更信服党和政府。

上世纪六十年代末,母亲先是在一街道小组上班,以后进了一家

工厂,母亲一直有靠近党组织想法,见工厂有党组织就写了入党申请书。党支部书记见她要求进步,字写得很规整,申请书又写得很通顺,就让她当仓库保管员,为此还对母亲作一番考核,见她还会算术会打算盘。

母亲做保管员时,我在兵团连队做统计员,都属“八大员”之列。那时母亲给我写信,总会在信的前面写一段毛主席语录(短语录会写在信封正面上方),提的要求都和当时大气候合拍,比如在中苏关系紧张时,她会写上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”,要求我读领袖

的书具体到某一篇。有一次信被同宿舍的知青看到了,他以为我妈是老党员呢。有一年我被评为“五好”战士,巧得很,母亲当年被评为市电子仪表局的先进工作者。我和母亲都很高兴。

从写入党申请到成为正式党员,母亲用了6年时间,时年48岁。

为让我返城有工作,母亲决定提前退休让我接班进厂。她在给我的信中还写到,厂长说,李玉梅的儿子在省报上发表过文章,来厂里就做秘书吧。进工厂后,有人和我说起母亲时都很佩服,说老人家是出了名的“老黄牛”,仓库进货,她很少要人帮忙独自往库里

搬,自己把仓库摆弄得井条有序,干干净净,什么物品放在哪里,一清二楚,节省了工人领料时间;老人家月底提交的进货计划准确无误,从未发生影响生产的事情。回家和母亲说起这些时,老人家说,哪有他们说的那么好,说这话时腼腆得像个孩子。

2018年,建厂五十周年时,大概因为八十年代我发表过不少有关工厂新闻报道的缘故,厂长邀请我参加工厂庆典,还讲代问你母亲好。他们不知,敬爱的母亲于2012年10月与世长辞了。我常思念起母亲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